第180章:远方的来信
邮递员贾云凯进院时,陶新宇正在办公室批作业。
“海子,海子,你的信,今天多,一共六封呢!”贾云凯将自行车放在办公室的门前,冲着办公室喊。
“信,六封信。嗯,一定是给我来的。”陶新宇顿时心花怒放,放下手中的作业,冲了出去。
“信在哪?”陶新宇出来就要信。
“不是你的信,是谭海子的。谭海子在屋吗?”贾云凯问从办公室出来的陶新宇。
“海子不在办公室,你给我就对了。”陶新宇对贾云凯说。
“你可给海子,那家伙天天念叨,‘信怎么还不来?信怎么还不来?’好像着了魔一样。这回信来了,一来就是六封,够他看一气活的了。”贾云凯从邮兜里拿出早已分选好的六封信递给了陶新宇。
“校长在吗?”贾云凯一边递信,一边问。
“校长在屋里呢!”陶新宇连忙说。
“这是总校的通知,你拿去给校长。好了,我得走了。”贾云凯将东西收拾好就要骑车走。
“今天没有学校的报纸和杂志吗?”陶新宇追着问。
“刚才在村委会,遇到了张志全老师,他都拿去了。”贾云凯匆匆地骑车走了。
“这个张志全,又不好好上课了。他的弟弟被抓了,他肯定急得像热锅的蚂蚁,忙着疏通关系呢!哼!都怨他,若不是他逼着栾清福答应栾玉霞和他弟弟处对象,栾玉霞也不至于离家出走。栾玉霞不离家出走,我琢磨琢磨,或可能接纳栾玉霞呢!现在可好,我和人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了。哼!都怨他。”陶新宇想着心事,先进办公室将总校的通知交给高明政。
“邮递员捎来的,总校的通知。”陶新宇将总校的信放在高明政面前。
“嗯,放那吧!怎么?海子一次就来了那么多封信,都是哪里来的?”高明政看到陶新宇手中拿着很多信,都写着海子收,也很感兴趣,就问陶新宇。
“噢,多数是编辑部的来信,海子经常往杂志社投稿,现在有回音了。”陶新宇知道海子经常往编辑部投稿,就拿此事来搪塞高明政。
“不对吧,我怎么听说,海子在为你征婚呢,许不是征婚的事情有回应了?”高明政瞅着陶新宇,闹得陶新宇脸腾地一下就红了。
“那都是海子胡闹的,我没有当回事。”陶新宇违心地说。
“这可不是胡闹,你就听海子的吧,说不准你会拣个好姑娘。行啊,小陶,找对象面向全国了,真有你的,好了,你快忙去吧。”高明政知道陶新宇忙着找海子商量来信的事,就打发陶新宇走了。
陶新宇早就想走了,限于校长的尊严,陶新宇听完高明政的絮叨。听到校长说放他走了,就迅速从办公室里出来,奔向海子的教室。
海子的课堂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。学生不仅要会做题,还要会讲题,甚至要会出题。刚才一个学生讲了一道例题,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。海子微微地笑着,欣赏另一位小学生上讲台讲题。
教室的门突然开了一条小缝,透过小缝,海子看到一个清秀的脸,是陶新宇。
“海子,有情况。”陶新宇压低声音,拉着颤声说。
“哼!这家伙有事放不到心里,一定是对他很重要的事,否则,他不会在我上课时找我。什么时候这家伙学的沉稳一点呢!嗯,今天我教训教训他。”海子这样想着,并不理睬门外的陶新宇,而是走到班长面前,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。
班长接到老师指令,从教室里走出来。
“您好,请问,您有事吗?”班长是个小男孩,虽然只有八岁,但是在海子的调理下,俨然像个小大人。
“哦,我是这学校的老师,找你们老师有事,好孩子,告诉你们老师去!”陶新宇满面含笑地说。
“老师,您应该知道,上课期间,不允许任何人到教室找人,您这是知法犯法!希望您回去好好反思一下。我是这个班的班长,我有权利将您轰走!老师,请!”小男孩说完,给陶新宇敬了一个礼,转身回了教室了,“呯”的一下,将教室门关上了。
陶新宇吃了一个闭门羹,他看了看手中的信,瞅了瞅关的严实合缝的教室的门,知道海子不会出来了,只能等放了学以后再说了。因为陶新宇下一节有课,他也要上课。
放学后,海子回到办公室,刚一转墙角,海子就听到办公室里悠扬悦耳的二胡声和笛子声。一定是程有仁和李光荣正在合奏。海子想着,就急匆匆进了办公室。
果然,程有仁和李光荣正在如醉如痴地演奏者,他们演奏的歌曲海子听出来了,就是当时正在传唱的《妈妈的吻》。
“海子,我们班的三句半,人员我已经选好,三句半的词你给我们编出来了吗?”见海子进来,李光荣停止了吹笛,问海子。
“哦,正在写着,还差几段,明天我一定交给您。”海子笑着对李光荣说。
“抓紧写啊,我们班的学生都等不及了。”李光荣说着,有操起笛子,和程有仁合奏起来。
“好啊,海子,你的架子很大啊,我去找你,你还不理我,还打发个小崽子气我!你小子是不是找踹啊!”看见海子回到办公室,陶新宇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,走到海子的办公桌前,假意生气地说。
“哟,气性不小啊!你什么时候找我了,我怎么不知道啊?”海子假装糊涂。
“嘿!你还装糊涂。以后你再这样对我,我就不理你了。哼!”陶新宇依然不依不饶。
“别闹了,说正事!找我干啥?”海子给陶新宇使了一个眼色,示意他小点声,不要让办公室里的其他人知道。
“你看,一下子来了六封信。有黑龙江的,吉林的,辽宁的,还有河南河北的,告诉你啊,我只是看了地址,我没有打开看啊!”陶新宇压低声音对海子说,随即,将六封信递给了海子。
“你怎么不拆开看看?”海子问陶新宇。
“我敢吗?私拆别人的信件是违法的,这个我知道,你以为我是法盲啊!”陶新宇用拳头轻轻击了一下海子的肩膀说。
“走,到我班的教室去。”海子拿起那六封信,给陶新宇打了一个手势,带着陶新宇离开办公室。
程有仁见海子和陶新宇喳喳咕咕,不知道他们在研究什么,向来好事他,就想知道是怎么回事,等海子和陶新宇走后,就尾随他们也来到了海子带的二年级班。
海子进了班级,对正在排练的小演员说:“同学们,我们的节目排练的怎么样了?”
“报告老师,我们已经很熟练了,就是现在上场,也没问题。”班长应声说。
陶新宇见说话的是将他轰走的那个小男孩,就故意难为他:“我又来了,小家伙,再将我轰走啊!”
“老师,现在不是上课期间,你来不违法,我不但不撵你走,还要热烈欢迎呢,我知道你是谭老师请来看节目的,老师,你看看我们唱得怎么样?”小男孩喊着口令,将队伍整理好,“大家注意,我起头,大家一起唱:学习雷锋好榜样!唱!”在小男孩的指挥下,孩子们唱得嘹亮认真。
程有仁趴着门缝往教室里看,见海子和陶新宇站在旁边,孩子们正唱得起劲。“哦,原来是在排练节目了。海子是请陶新宇欣赏节目啊,也不知自己班级的学生练习的怎么样了,我去看看。”程有仁想着,就离开了二年级班,向自己的一年级班走去。
海子和陶新宇一连看了几个节目,都很精彩,海子表扬了他们,并宣布今天的排练到此结束,孩子们欢快地放学回家了。
教室里只剩下海子和陶新宇两个人。
海子拿起一封来信,这封信的地址寄自黑龙江省。海子轻轻地拆开信,里面有一张信纸,折叠的四方四角,海子立即知道,这是一个做事规规矩矩的女性,打开信纸,里面掉出一张彩色的一寸相片,海子看了看,将相片递给了陶新宇。
“怎么样?相中她的容貌了吗?”海子问拿着相片**的陶新宇。
“看样子,这个女的很有能量,这脸可不是一般的胖。我喜欢清瘦型的女孩,这种臃肿型的不适合我的。”看样子,陶新宇没有相中这个女性。
“看看来信吧!”海子将信展开,和陶新宇共同看起来。
“我叫刘海霞,今年二十七岁,身高一米五九,体重一百四十斤……我是在《农村百事通》看到你的征婚启示的,按着你的要求,我将相片寄给了你,如果你答应与我更深的交往,请将你的相片寄来。盼着你的来信……。此致,敬礼,年月日。”
“不行,不行,这个绝对不行!我才二十二岁,她都二十七岁了,年龄差距也太大了,我是找对象,不是找姐姐。再说了,长相也太委婉了,这个免谈了!”陶新宇连连摆手。
“嗨,你不是要找一个岁数大一点吗?当时栾玉霞想跟你搞对象,你不是嫌乎她岁数太小吗?怎么,岁数大的也不行了?”海子逗他说。
“我要的是合适,懂吧,什么叫合适,年龄相当,长相我看着顺眼,就是合适。”陶新宇一字一顿的说。
“你要是拿范欣欣和栾玉霞比,没有一个合适的。”海子说。
“还有五封信呢!说不准有我看着合适的。”陶新宇将兴趣转移到下一封信。
海子撕开第二封信,从信封的地址上看,这封信寄自吉林省某县某乡。海子将里面的信纸掏出来,从空信封往外倒相片,倒出来了,这次是一张二寸的全身彩色照片。照片的女孩,扎着一条粉色的围巾,站在桃花盛开的地方,笑靥如花。女孩梳着马尾辫,清纯地微笑着。海子抬头看了一眼陶新宇,陶新宇的眼中绽放出异样的光彩。陶新宇见海子瞅他,从海子手中一把将相片夺下,仔细的端详起来。
“色狼!绝对是色狼!见着漂亮的姑娘就眼直,新宇,这个姑娘没得挑了吧?怎么样?可以确定了吧!”海子见陶新宇相中了女孩的外表,心里也很高兴。
“如果没有什么意外,就是她了。”陶新宇捧着相片说。
“就是谁了?你们俩躲在这里研究什么呢?”教室的门被推开了,校长高明政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教室,海子连忙将办公桌子上的信塞到教科书底下,陶新宇也将手中的相片顺手放在衣兜里。
“校长,你怎么来了。我们在研究文艺节目的人选,刚才我们相中了一个,准备让她表演一个独舞。”海子站起来,对高明政说。
“我听说你们班的节目不错,学生们的排练兴趣也很高,多数已经成熟了。陶老师是到海子这里取经来了吧?多和海子交流交流,你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。”高明政背着手,在教室里踱着方步说。
“校长放心,我一定虚心向海子老师学习,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。”陶新宇将身子一挺,向高明政打着保证。
“好了,不打扰你们了,你们忙吧!”高明政向海子和陶新宇挥挥手,踱出了教室。
“海子,快将她的信给我看看。”见高明政走了,陶新宇迫不及待地要看信。
“好,给你看。”海子将来信展开,只见信上写到。
“我叫陈东华,是……农村女孩,今年二十岁,初中毕业,现在在家里帮着爸爸妈妈干活……,唉!曾经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,因为他的欺骗让我伤心欲绝。我知,我必须忘记他才能获得重生……我需要离他远远地……看到你的征婚,不知我们是否有缘,抱着试试看的心里,写了这封信,寄了照片。你如果……或者交个朋友……友朋自远方不亦乐乎!若更深交往,请来信,将你的近照寄来………”
“陈东华,你非常适合我,我愿意与你交往。”陶新宇看完信,有掏出相片来看了又看,喃喃自语。
